宣城日報
皖南夏日,驕陽似火。在G329國道孫埠至大汪村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現場,機器轟鳴、人影忙碌。尤其在水東四號橋施工點,工人們迎著熱浪、揮汗作業,正緊鑼密鼓地進行鋼筋鋪設和焊接。“這座橋是項目的控制性工程,力爭10月底前完成施工。”站在施工一線,項目負責人王超語氣堅定。
G329國道是連接我市宣州區和寧國市的主要干道,也是皖南地區融入長三角的重要交通通道。由安徽建工路橋承建的G329國道孫埠至大汪村段一級工路改建工程路線穿越孫埠鎮、水東鎮7個行政村,建成后將有效縮短宣州區至寧國的通行時間。當前,項目正朝著全線通車的目標全速沖刺。
面對“邊施工、邊通車”的特殊施工環境,項目團隊堅持“既要保進度,更要保暢通”的原則,采取半幅交替施工模式,將施工區域劃分為若干個作業斷面,同步推進橋梁現澆、瀝青面層攤鋪等關鍵工序。王超介紹,目前全線路基工程已完成95%,全線預制梁板橋施工也已全部完成。作為控制性工程,水東四號橋施工進展順利,目前已完成約85%的工程量,正在進行右幅第五聯鋼筋綁扎及第六聯樁基施工作業。
技術創新為項目加快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。在水東四號橋橋墩墩柱,一套自動化噴淋養生系統正在進行灑水養護。相比傳統人工灑水方式,這一系統節水效果提升明顯,節約用水30%。項目總工許健介紹說:“我們研發的箱梁預應力管道精準定位裝置,可以將施工誤差控制在2毫米以內,有效提升了施工精度與安全系數。在橋梁護欄施工中,我們對施工工藝進行了改進,總結形成施工工法,分別獲得了省級工法、部級工法各1項。”
安全管理始終是項目建設的“紅線”。“在保證施工推進的同時,安全保障必須不打折扣。”項目安全總監張在剛說。項目部在全線設置封閉隔離設施和顯眼的警示標識,組建夜間巡邏隊,每晚進行巡查,確保施工區域安全有序、臨時通行路線暢通可控。
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,項目部與地方干部密切配合,深入沿線村莊開展調研,組織召開40多場村民座談會,廣泛聽取意見建議,不斷優化設計方案。最終在孫埠鎮、水東鎮主道路沿線新設18條改路、11道水渠,保障了村民出行和灌溉需求。
“項目建成后,對我們的幫助可大了!”水東鎮一位村民指著新鋪的路面告訴記者。當地不僅有蜜棗等特色農產品,更有水東古鎮、龍泉洞等旅游景區。新路通車后,外地游客的自駕出行也更加便利,來水東賞古街、品蜜棗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。
在施工團隊的持續奮戰下,該項目的水東段左幅已于5月21日實現放行通車,剩余路段計劃在10月底前全部通車。屆時,宣州區至寧國通行時間將大幅縮短,沿線交通條件得到極大改善,為周邊地區群眾出行、產業發展打開更為寬廣的通途。